

2006-02-16
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第三届八次管委会会议于2006年2月10日,在连铸工艺大楼10楼会议室召开。
会议首先由认证公司管炳春同志汇报了公司2005年的工作和2006年的初步计划,文燕生同志汇报了一年来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于维钧同志介绍了财务监督小组的报告。之后,管炳春同志汇报了公司GB/T24001:2004标准转换工作程序和EMS、OHSMS专业转换工作及E/O体系扩大专业覆盖范围的工作和提案,之后,委员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对2005年的工作,委员们普遍感到满意。特别是在2005年度国家认监委CNCA的用户满意度测评中,84个内资机构,公司的排名为第16位,实现了排在前20名的目标,使委员们非常振奋,认为公司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的顾客群体,在过去的年度里,公司都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也因此才取得了顾客满意排名进入前20的好成绩。这在去年4月以来,钢材市场持续走低,企业的主要领导的精力都在忙市场的情况下尤其难能可贵。另外,去年以来,公司陆续进了一些年轻人,增添了新鲜血液,保持了发展的后劲。对于按国家规定65岁以上老同志的集中退出后的影响,也提早做出了安排;在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外网的维护和品牌宣传、品牌含金量的打造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从总体上说,管委会对公司的工作是满意的。
针对下一步的形势和任务,委员们发表了许多非常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包括佘元冠委员、鲍磊委员、杨铁生、周平委员,特别是吴溪淳主任,从战略的高度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概述如下。
首先要树立危机意识。以前,公司是依托冶金工业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今后这种依托关系会越来越弱,如何更多地按市场的规律去运作?高质量、适当的价格、增值服务、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等等,只有把这些特点做实在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才会很强。对已经取得的成绩,不能满足。要看到,2006年我国的服务市场全部对外开发,包括银行、认证在内,外资大机构进入以后,对我们是个挑战。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要早做准备。
第二,要对“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做出规划。“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环境、安全将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认证机构面临较强的认证需求的时候,能否保证质量,对我们是个严峻的考验。质量认证出了问题,是用户意见最大;环境、安全出了问题,是国家、职工意见最大。最坏的后果就是对认证的不信任。今后,认证机构倒牌子还是倒在质量上。内资机构这么多,很难说到“十一五”末,这些机构都能存在。要做大做强,联合重组的道路是在所难免的。国金公司要不要走、如何走好联合重组这一步,都要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很好地研究。今后的5年将会是不平凡的5年!
第三,宣传工作的力度要加大。光是在冶金报上一年做一次集中的宣传,显然是不够的。公司主要领导包括退下来的老同志们,要抽出一部分精力,撰写一些有份量的文章。分析、阐明这么多冶金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通过认证以后的效果,哪些方面有提高,哪些方面有改进等,向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协会、国家认监委等上级主管机关报送。在一些更加重要的国际场合,如每两年一次的世界钢铁大会上争取发表论文,宣传认证企业的同时,宣传自己。
第四,关于人力资源。要坚持培养和吸纳相结合的方针。大企业里50-60岁的一批内退的人里,择优录用一些。同时,也要吸收一些高学历的、海归的人员加入。
第五,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2005年,培训工作比2004年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观念上也有了一些转变。在今后的5年中,要大力开展培训工作。一个公司提供培训的能力,也是其实力的重要标志。要指派专人抓好培训工作。
对于公司提出的GB/T14001:2004标准的转换程序,委员们一致表示同意。
对于公司提出的专业转换过程中扩大专业范围的提案,委员们表示同意(详见附件),但同时指出要暂时限定在冶金行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应领域的活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那个专业领域的活动。如木材和木制品,纸和纸制品等,仅限于钢材包装过程中用到的木材和纸,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具、造纸等。要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另外也建议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在专业分类上,尽量科学,不要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