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关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2005-06-29

目前,在全国各企业中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工作正逐步展开,特别是在钢铁企业中,这一势头更加迅速,目前已有30余家钢铁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另有10余家企业正在进行两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预计在今年年底陆续将通过现场审核。

目前,质量、环境、安全三体系的整合是一个发展趋势,不仅许多企业在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时就同时进行整合,而且,也有许多原来建立的环境和(或)职业健康安全单(双)体系的企业,也在积极地开展整合工作,他们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各企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于其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在此与各位代表共同探讨和交流。

一、关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范围的确定

在GB/T24001-2004标准4.1中明确要求:“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在GB/T24001-2004标准附录A.1中也说“在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应当注意它的可信度取决于边界的选取。若组织的某一部分被排除在环境管理体系之外,组织应当能对此做出解释。

因此,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确定范围时,应明确是一个在环境意义上相对独立的范围,组织能够对其环境因素进行适当控制,这样,才能对其合理性做出充分、可信的解释,也才能为认证机构所接受。

但是,在实际确定过程中却遇到了问题:由于各单位改制,纷纷组建股份公司,而股份公司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往往非常精干,把能源动力、辅助部门等都排除在外。

因此,在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时,如果以股份公司进行认证和范围界定,许多重要的环境因素都不在范围内,甚至整个环境管理体系都没有污水的总排口,从环境管理的角度是不合适的,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如果以集团公司名义进行认证,集团公司的许多场所、单位(如三产、兼并单位等),由于管理程序的原因,又很难进入体系管理,形成一种“大帽子小身子”的状况。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与有关企业的同志及认证机构多方沟通和探讨,目前有这样几种处理方法,在这里提出,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

以股份公司进行认证,包括的单位适当扩大到集团公司的部门和单位,由集团公司对股份公司进行管理授权,授权其在体系运行时管理扩大进去的单位。如:股份公司加上集团公司的动力厂、给排水厂、焦化厂、保卫处。

方法二:

以集团公司进行认证,这时,在进入体系单位的选择上有比较大的余地,但在范围上用手册和平面布置图严格明确二级单位的范围。在认证证书上也必须有明确的体现。

方法三:

以股份公司(集团公司)进行认证。即共同取得一张证书,这解决了体系范围问题,但是在管理流程、工作关系上又带来新的问题,在体系建立时要注意。

不论以上哪种方法,都必须形成相对完整的环境体系,在体系范围的界定上有说服力。同时,都必须用手册和平面布置图严格明确二级单位的范围(包括单位名称和地理位置)。

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体系文件的互用

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由于种种原因,在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没有与质量管理体系整合,此时,在进行体系文件策划时,应充分考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使用,对于通用的要素,完全可以使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审、管理评审、人力资源等。

这样,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提高效率和有效性,避免重复工作以及文件不一致所带来的问题,减轻压力,同时也应看到,作为企业总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整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不可人为形成障碍。

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应对文件进行必要的评审,确保文件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是适用的。

2.由于质量管理体系范围一般比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小,要注意体系覆盖范围的不同,防止某些单位得不到相关文件,造成体系运行的障碍。

3.不仅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以使用,其他文件也可以使用,使用时应指明出处。

4.不仅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使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质量管理体系也同样可以使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文件。如:协商与交流、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等。

三、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的把握。

由于我们国家目前在环境管理的体制上还不健全,使得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在运行控制时比较困难,比如,危险废物的处理没有相应的渠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建立了体系的企业很为难:按照法规要求执行不下去,不执行法规在体系运行时又是违法的。
我们在实践中感到,这些问题要在社会不断的进步中逐步解决,单靠某个企业是无法解决的,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我们应把握以下原则:

1.在企业内宣传、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并采取一些具体行动,在体系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按照法规要求执行,不能因为社会上的问题,而影响企业内的体系运行。

2.对于目前存在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持积极的态度,本着“持续改进”的思想,制定计划,逐步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违法现象。

3.在建立体系时充分考虑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尽量回避。

环境管理体系强调的是“持续改进”,只要我们认真按照标准要求去做,即使存在个别问题也是允许的,我们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