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8-13
2013年8月5日至9日历时5天,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派出郑礼华、魏继忠任组长的八人审核组,对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环境监督审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监督(证书转换)及能源管理体系监督进行了现场审核。审核期间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单位的密切配合,审核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审核工作。
审核期间,郑礼华、魏继忠与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有芳、各专业管理者代表王向东、薄涛、董金武及主要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亲切交谈,郑礼华介绍了宝钢先进的管理经验,双方就企业最关心的生产、成本、风险等话题深入交流,企业充分肯定了综合体系深化运行在促进管理水平提升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运筹策划,以卓越绩效统领管理体系。济钢在全国冶金行业率先实现了以卓越绩效为统领的六体系整合,为适应公司体制改革、职能调整、业务划转、人员变动,编制发布了《济钢集团/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管理职责纲要》,制度全面进行了梳理,职责权限予以规定。通过技术攻关,提升洁净钢控制技术开发。通过中石油X90、中海油DH36/EH36、山东核电Q420CZ35等订单的成功生产和交付,形成了成品P稳定控制在0.012%以下、成品S控制在0.001%以下、成品N控制在35ppm以下、夹杂物符合A、B、C、D≤1.5和A+B+C+D ≤4.0同时满足比例在95%上的控制技术。 在120吨炼钢区域开展了IF钢不造渣、不喂线、不吹氩工艺研发,实现了1300mm宽断面连浇3炉,成品C平均 21ppm,成品Si能稳定控制在0.010%以下,大幅度降低了冶炼成本,同时大幅度提高了IF钢的内在质量。2013年以来,月均质量损失43.90万元,完成奋斗目标,比去年同期月均降低52.45万元,降幅54.4%,比去年月均降低29.59万元,降幅40.3%。
全面开展对标挖潜和“五个降100元”的降本增效活动,15项重点技术指标中有4项进入第一名,2013年上半年产量减少,销售收入不减,同口径消化了3.74亿元的减利因素。
组织完成了省级以上科技项目鉴定45项;组织申报省冶金科技奖43项,其中39项获奖,一二三等奖各13项;组织完成5项中国冶金科技进步奖、19项省科技进步奖及4项济南市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工作;组织完成203项济钢科技成果内部鉴定及济钢科技进步奖评奖工作。2013年制定完善了专利管理工作方案,增加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动员激励和组织申报等,上半年,已正式申请专利154件,其中发明专利94件,超额完成考核目标;组织完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和年报;积极与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省科技厅联系沟通协调,推进“山东省先进钢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
淘汰落后设备,实现结构减排。2012年8月关停拆除了2台70m2烧结机、1座45吨转炉,9月关停了3号、4号焦炉,减排颗粒物1346吨、二氧化硫3425吨、氮氧化物3107吨、一氧化碳8630吨。.地下水实现零提取,张马屯矿井水资源化和生活水管网改造项目已投入运行,实现了生产、生活用地下水零提取,日同比减少新水耗量1.5万m3,年同比降低地下水提取300万m3,减少地下水资源费、排污费支出700万元。
加大环保投入,防治环境污染。2012年投资4500万元建成320烧结机脱硫工程,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硫4500吨;.化工厂1-5号焦炉煤气脱硫改造项目,投资4720万元,出口硫化氢浓度在200mg/m3以下,达到设计指标;原料场建设防风抑尘网,投资500万元新建综合原料场防风抑尘网,并配5台射雾器,有效控制了料场扬尘;许可证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制度执行好;环境绩效目标如:化学需氧量减排量、二氧化硫减排量、废气排放达标率、废水排放达标率、吨钢排水量等均如期实现。
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强化危险源的管控。年初公司与各主要二级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责任。各单位在公司目标指标基础上分解确定本单位目标指标,以指导年度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此外,今年依据新版标准修订发布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程序》,组织开展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价,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危险源风险都处于受控状态。
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发挥各级安委会及专业委员会的专业作用,组织专家定期排查,实现专业系统深度排查;通过旬报等手段实现隐患排查治理无缝化管理;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由实行集团公司挂牌督办,2013年着力整改老系统煤气腐蚀管道等6项重大事故隐患,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严格事故管理,积极落实纠正预防措施。公司实施严格的事故管理,严格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等法规要求实施事故管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各类事故,包括险肇事故。针对今年发生的二起工亡事故,及时分析原因,相应制定和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追究事故的相关责任,实施举一反三检查整改,现已消除安全隐患。此外,公司能严格执行安全“三同时”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职业健康安全检查等各项制度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均定期年检,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自去年审核以来,也没有发生过职业病,公司的职业健康行为符合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要求;不存在重大的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公司能源绩效进一步提升。2012年累计实现节能29.62万吨标煤,超额完成了“十二五”71.78万吨标煤节能责任目标的41.27%。今年上半年吨钢综合能耗实现577千克标煤,同比降低13.41千克标煤。转炉煤气回收量完成115.47 m3/t,同比增加15.72 m3/t;高炉煤气放散率实现0.49%,同比降低1.59个百分点;吨钢耗新水3.07m3,同比降低0.03m3。
以推进能源管理体系为契机,向能源管理要效益。余热余能高效发电,动态分析煤气系统平衡情况,强化煤气资源的调配,及时调整发电机组运行方式,今年1-6月发电量完成9.4亿千瓦时,上网电量完成7.1亿千瓦时,发电自供率约60%;持续优化生产计划、检修计划,科学、合理组织生产节奏,2013年上半年峰谷平节电量3000万千瓦时,节电效益约1950万元;低温余热供热实现了由厂区向社会小区供热;外销富余能源,积极向润源化工、蓝星集团等用户外销焦炉煤气和蒸汽。2012年收益6770万元,其中外销焦炉煤气5400万m3,收益4580万元;外销余热蒸汽12.9万吨,收益2190万元。
开展能源成本吨钢降100元活动。按照公司降本增益总体要求,组织开展能源成本降100元攻关活动,对目标进行了分解,制定了降成本措施。今年3月至6月实现吨钢能源降成本44.63元,合计降低能源成本9979.62万元。
正在按照山东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做好转型发展工作,开发钢铁制造流程“三大功能”,构建“城市服务型钢厂”,把济钢建成济南市东部地区的“三大中心”(能源转换中心、城市污水处理中心、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