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认证服务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2005年度冶金行业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综述

2006-06-09

                   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一、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1. 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按目前比较权威的解释,管理体系指的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组彼此相关、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组合”。管理体系可包括若干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
    从根本上说,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均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组织机构、过程、程序和资源。其中,过程可细分为管理者过程、产品实现过程、资源配置过程、监测和改进过程;组织机构指的是对过程及相关活动实施管理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系统安排;程序指的是完成过程所规定活动的途径和方法;资源可细分为人力资源、设施资源、环境资源、技术资源和财务资源。
2.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共同点、区别、主线
    对同一个企业,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上在同一组织结构、共同的资源条件下运作,管理对象基本一样, 即产品实现过程及其产出、所使用的物料、设施、人员及其他资源。不同管理体系的区别在于管理目标和侧重点的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相关方是顾客,实施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连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方涉及方方面面,实施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的环境绩效或表现持续地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相关方是企业的员工,实施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员工创造一个文明、健康、安全、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不同管理体系的侧重点不同,但遵循共同的管理原则,并按“过程方法”展开。以下为3个管理体系标准的主线,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体系均遵循“P-D-C-A循环”的基本原则。
(1)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围绕以下主线展开,并明确相关的管理要求:质量方针、目标的建立—体系的策划—顾客/产品要求的确定—所需过程、程序、资源的策划—资源配置—产品、工艺及其他规范要求的设计、开发—所需物料的供应、生产/服务过程的实施和监控—产品/服务质量的监测—交付—顾客反馈/满意状况、过程和体系有效性的监测—改进。
(2)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围绕以下主线展开,并明确相关的管理要求: 环境方针的建立—环境因素/污染因子的辨识和评价—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应用策划—控制目标/指标的建立—管理程序/方案/措施计划/其他要求的确定—资源配置—实施和运行—环境绩效/体系有效性的监测—改进。
(3)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主要围绕以下主线展开,并明确相关的管理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建立—危险源/危害因素的辨识和风险评价—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应用策划—控制目标/指标的建立—管理程序/方案/措施计划/其他要求的确定—资源配置—实施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体系有效性的监测—改进。

二、冶金行业贯标认证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我国的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冶金行业从1995开始启动并系统组织行业的贯标认证工作。由原冶金部质量司牵头,在贯标认证工作的认识性培训、人员培养、行业认证机构的组建、培育认证市场等许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至1999年底,冶金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均通过了ISO9001:1994标准的认证,至2002年又全部通过ISO9001:2000标准的换版认证。
    目前,大多数冶金企业的质量体系已经经历了2-3个认证周期的运行。其间,许多企业对贯标工作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归纳起来,冶金行业的贯标认证呈现出以下变化趋势和特点:
(1)对贯标认证工作的认识,从追风、以满足贸易需要为主要目的,转变为将其作为有用的管理工具,为我所用,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实物质量上。
(2)多数企业培养和保持了一支质量管理的骨干队伍,内审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并出现了一批专家级的贯标人才。
(3)体系的运行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更为融合。目前,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两张皮”问题已基本解决,完全依赖体系中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去解决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4)许多企业,特别是那些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质量管理的重心已从关注产品的符合性到更多地考虑产品的适用性,将更多精力放在研究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和顾客需求上,与ISO9001:2000标准的思路更加吻合。
(5)多数钢铁联合企业开始贯标时,将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生产单元界定在炼钢以后,将体系覆盖的职能管理部门界定在与质量密切相关的几个部门。目前,许多企业已将体系延伸到铁前及间接影响质量的管理部门,逐步形成了全过程覆盖,全方位保证的管理格局。少数企业已将主要供应商和分销商纳入其体系进行管理,并实施认证,质量体系从企业自身向外延伸,对产、供、销整个供应链实施一体化管理。
2.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后,近几年,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逐步升温。截至目前,有近30家钢产量在300万吨以上的冶金企业通过了行业性认证机构的认证。与质量体系认证比较,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但从已认证企业的反馈信息看,与质量体系贯标认证的初始阶段相比,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工作,效果更为明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通过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认证前,质量管理体系已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行,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特别是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已深入人心,在建立和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2)与质量相比,员工对环境和职业健安全状况的感受更为直接、明显,参与意识更强。另外,整体来说,冶金行业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欠帐较多,在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实施某些管理方案/治理措施,在短时间内,局部区域即可明显地改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3)近几年,整个社会对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对冶金行业,由于其属于重污染、高能耗、职业安全风险较高的行业之一,各级政府部门对冶金行业的贯标认证工作持积极态度,希望通过贯标认证,将企业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政府主导、企业从属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企业自主的行为。
(4)近几年,钢材产品的市场形势看好,企业技改力度加大,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投入增加,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资源保障。

三、管理体系整合及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管理体系整合的可行性、必要性、应注意的问题
    多数企业在建立和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均与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整合。目前,管理体系整合已成为必然和趋势。从可行性的角度,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点:
(1) 如前所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同一组织机构下运作、具有共同的管理对象和基础资源,为管理体系的整合提供了物质条件。
(2)不同管理体系遵循共同的管理原则,认证所依据的标准存在许多相同、相似
的要求,为管理体系整合提供了便利。
(3) “大质量”概念的形成,为管理体系整合提供了外部动力。以实物质量为例,除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外,安全、环保型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推宠。
根据体系整合企业的经验,归纳起来,整合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更好地优化管理流程,统筹资源配置, 降低体系的运行成本。
(2)便于体系的统一策划、组织和实施,减少体系运行的阻力。
(3)更好地兼顾、平衡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4)降低认证成本。
根据认证审核的实践,笔者认为,企业在实施管理体系的整合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各项业务活动如何同步满足不同的管理体系要求,不同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和资源,特别是那些共有的过程和资源如何优化组合方面,而不单单是文件的整合。要做到“神合”,而不是“形合”。
    (2) 对产品实现的策划、产品要求的识别和评审、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等产品实现过程,全过程均应考虑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过程。以产品实现策划及设计和开发过程为例(包括:产品设计、项目设计、工艺设计、设施资源的配置),对所使用和外供的产品,既要考虑产品的功能特性,还要考虑产品的安全和环保特性;在工艺和项目设计方面,除满足质量要求,还要考虑清洁生产及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在设施资源的配置方面,要做到“三同时”。
    (3) 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忽视有效性;要确保每个体系的有效性不能因整合而降低。在目前冶金行业的整体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状况还不令人满意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在现实的操作中,比较好的做法是:将那些通用性较强的过程及要求由综合部门统一策划并组织实施,专业性较强的过程及要求由专业管理部门统一策划并组织实施。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明确界定综合管理部门及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二是综合管理、专业管理要同步强化。
2. 体系范围的界定
    对质量管理体系,在界定体系覆盖的范围时,通常以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为主线确定体系覆盖的范围、生产单元及相关的活动。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体系不同,强调的是区域范围,即在划定区域内、管理职责归属于企业的所有活动均应纳入体系进行管理。国家涉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认可规范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在现实操作中,企业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能人为地将某些污染重、作业环境较恶劣的工序,如焦化、烧结、炼铁、火力发电等,排除在认证范围之外,否则会留下很大的隐患,目前已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二是应以上述原则为判定依据,不能人为、无原则地区分所谓的“体系内”、“体系外”。

四、实施新版ISO14001:2004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4年11月15日发布了新版ISO14000系列标准。依据相关国际指南的要求,新、旧标准转换认证的过渡期为18个月,即到2006年5月15日,ISO14001:1996标准将作废,依据此标准发放的认证证书将失效。目前,大多数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已通过了标准转换认证,在转换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澄清的问题,特别是守法和合规性评价问题。以下针对上述问题谈几点看法。
(1) 守法问题
    新版ISO14000标准突出了“法律法规要求”在标准实施过程的主线作用。ISO14001:2004标准中首先要求企业做出“守法”承诺,为支持这一承诺,进一步要求企业: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判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评价现实的管理和绩效表现与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程度,对发现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标准同时要求企业的“守法”承诺及支持这一承诺的过程和活动得以保持。
    从上面的表述中,可以体会到,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不意味其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所有区域都处于守法状态,标准中强调的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程序、机制的建立。
    现实操作中,特别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存在两种超标排放情况,一是由于设施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连续超标排放;二是由于管理原因或某种异常或紧急情况的出现,造成的短时超标排放。对第一种情况,企业应制定包括明确的改进目标、时限要求、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的管理方案,以确保以“可控”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对所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或仅做一些表面文章,不能通过认证。另外,对存在严重的超标排放、且社会反映强烈时,如果短时间内不能采取措施,减轻环境影响,不能通过认证。对第二种情况,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分析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纠正措施,以减少或杜绝此类事故的重复出现。
    企业在贯标过程中,可参考上述原则,选择适当的时机申请认证。
(2) 合规性评价
    新版ISO14000标准将合规性评价作为一个单独条款,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要求。从已实施标准转换的企业来看,合规性评价工作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程序规定不完善,包括对合规性评价人员的能力要求、评价时机、周期、频次、覆盖的范围、方法、评价结果的利用等方面的规定;二是评价所依据的客观证据不充分,评价结论的可信性不高。
    依据认可规范及相关国际指南的要求,评价法规要求满足程度的责任在企业;认证机构的责任在于通过抽样,评审验证企业合规性评价结论的可靠性。企业可参考ISO1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性技术通用指南》4.5.2款的描述,完善合规性评价程序和实施工作。

五、认证机构的选择
    目前,经国家认监委授权审批的各类体系认证机构有90多个。随着认证事业在我国的迅发展及社会各界对认证关注度的提高,认证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低价无序竞争,做表面文章。针对认证行业出现的问题,国家认监委、认可委、地方认监部门均采取了一系列的整顿治理措施,目前已初见成效。据认监委权威人士预测,在不远的将来,将有一批管理混乱、信誉不好的认证机构被淘汰出局,认证机构总体上将向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企业在选择认证机构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认证的出发点要正确;二是充分考虑认证机构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
    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原中国冶金工业质量体系认证中心)是冶金行业唯一的专业认证机构,按照原冶金部在组建行业认证机构的批复意见及公司管委会的要求,立足于服务冶金行业。按照这样的定位,针对冶金行业的特点,自成立以来,在审核员的选聘和培养、审核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内审员培训、体系实施经验的交流和研讨、增值服务等许多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冶金企业的认可,已经成为冶金企业认证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