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认证服务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2006-05-24

罗冰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一、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的现状

1.2004年我国钢铁工业耗能占全国耗能总量的15.18%

2004年我国钢铁行业产粗钢27470.7万吨,能源消耗总量2.99亿吨标煤(含矿山、铁合金、焦化、耐火材料等行业在内),占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15.18%,是国民经济的耗能大户。

我国钢铁工业一次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比重占总能耗的69.9%

2.2005年我国钢铁工业在节能、节水、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2005年纳入钢铁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741.05公斤标煤/吨,比2000年下降188.95公斤标煤/吨,五年降低能耗20.32%

2005年纳入钢铁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耗用新水8.03立方米/吨,比2000年减少17.21立方米/吨,五年降低水耗68.19% 

2005年与2000年比较,其他节能、节水和环保指标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000年-2005年节能、节水、环保指标

 

   项目

指标

 

2005

2000

2005年比2000±%

吨钢可比能耗

kgce/t

714.12

760

6.04

吨钢电耗

千瓦时/t

452.24

504

10.27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92

87.04

+4.96

吨钢SO2排放量

g/t

预计3080

5563

44.63

吨钢烟尘排放量

g/t

预计710

1696

58.14

吨钢粉尘排放量

g/t

预计1540

5077

69.67

吨钢COD排放量

g/t

预计415

985

57.87

 

 

3.我国钢铁工业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2004年日本钢铁工业吨钢可比能耗和钢铁生产过程的工序能耗作为国际先进水平,与纳入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比较,总体来看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总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左右。

2004年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图 

(单位: 公斤标煤/吨钢)

项目

国别

吨钢可比

能耗

焦化工序

烧结工序

炼铁工序

转炉工序

轧钢工序

日本

656

95

53

396

-2.7

62

中国

705

142.13

66.72

465.12

33.74

92.91

差距±

+49

+47.13

+13.72

+69.12

+36.44

+30.91

差距±%

+7.47

+4.96

+25.89

+17.45

+13.5

+49.85

由于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力构成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点,2004年全行业产粗钢27470.7万吨,其中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产粗钢23354.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85.02%;其他中小企业产粗钢4116.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4.98%。而中小企业能耗与大中型企业比较,在能源消耗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2004年大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能耗指标对比表 

  (单位: 公斤标煤/)

项目
比较

吨钢可比

能耗

焦化工序

烧结工序

炼铁工序

转炉工序

轧钢工序

 

大中型企业

705

142.13

66.72

465.12

33.74

92.91

 

 

落后水平

1045

266

109

592

152

133

 

差距±

+340

+123.87

+42.28

+126.88

+118.26

+40.09

 

差距±%

+48.23

+87.15

+63.37

+27.28

+3.5

+43.15

上述列表对比说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能耗指标相对落后,同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水平比较,存在约50%左右的差距。把这一因素考虑在内,我国钢铁工业全行业的能耗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总体上存在20%左右的差距。

4.我国钢铁工业能耗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原因

我国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而分散

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5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8家,仅占全国粗钢总量的46.36%

2004年日本粗钢产量最多的4家企业,占全国粗钢总量的73.22%

美国3家企业,占61.09%;

俄罗斯5家企业,占78.69%;

韩国2家企业,占82%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具有炼铁、炼钢生产能力的钢铁生产企业871家,按2005年产粗钢34936.15万吨计算,平均每家企业粗钢产量仅40.1万吨,规模小而分散。

钢铁企业装备大型化同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2004年日本全国产粗钢1.12亿吨,而全日本的高炉数量为28座,转炉62座。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底我国高炉多达1131座,其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只有18座,产能占总产能的31.96%;其余1113座均属于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产能占总产能的68.04%

2004年底我国炼钢转炉有553座,其中300吨以上转炉只有3座,120-299吨转炉51座,产能分别占总产能的2.17%22.57%; 120吨以下的小转炉多达499座,其产能占总产能的75.26%

节能技术、装备的普及率低

除少数大型钢铁企业外,总体上看我国钢铁企业存在工艺、技术、装备的多层次性及企业流程、结构的不合理性,表现在采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方面相对落后,一些先进的节能工艺技术、装备尚未得到普遍采用。

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低

按照目前我国高炉--转炉--轧钢的工艺流程进行测算,每生产一吨长材的总能源消耗为716公斤标煤,而生产过程能源有效利用率为27%。除此之外,其余73%的热能表现为生产过程的余热。在73%的余热中,44个百分点为生产过程外排气体(可燃煤气)的化学热;29个百分点为生产过程固体物质的高温物理热。从总体上看,我国钢铁企业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化学热、物理热回收利用率低,这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

二、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钢铁工业增长方式转变

1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

2001年至2005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5年,5年累计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65亿元,是1996年至2000九五期间完成投资2154亿元的3.19倍。

粗钢产量由2000年的1.285亿吨,2005年上升到3.493亿吨,净增加粗钢2.208亿吨,增长2.72倍。

粗钢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1.496亿吨,2005年上升到4.14亿吨,净增加生产能力2.644亿吨,增长2.77倍。

应当指出的是,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增加资源消耗、增加环境负荷的特征。2004年钢铁工业总能耗为29930万吨标煤,比2000年的18078万吨标煤,净增加11852万吨标煤,增长65.56%(粗钢产量增长112.3%)。总的来看,这种发展属于传统的生产发展,资源消耗、环境负荷线性增加的发展模式。

 

2000年至2004年钢铁工业总能耗表

单位:万吨标煤

指标名称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总能耗

18078

21413

24573

27128

29930

与上年比较增长率%

 

18.45

14.76

10.4

10.3

 

2.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最佳选择

最近,十届四次全国人大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实现十一五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传统的钢铁生产线性发展模式,以资源消耗、环境负荷增加来实现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对立的。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从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更大的系统内来实现发展,在资源投入、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把资源消耗、环境负荷的线性增加,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生态资源的循环来实现钢铁工业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可持续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的。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

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

推进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发挥钢铁企业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弃物消纳处理功能。

2005年全行业生产粗钢3.493亿吨,呈现钢铁工业总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性重大任务,是钢铁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3.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钢铁工业的要求

按照循环经济三原则,即资源投入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废弃物资源化的要求,钢铁生产过程要求做到三个最大化:一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投入;二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过程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三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

循环经济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也不是环境保护的别称,或者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说法,更不能把节能环保统称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包括了循环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循环是指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使用的全部过程中,实现全面的资源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循环的过程中,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包括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

不经济的循环是不可能持久的,不循环的经济也就不是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是钢铁生产企业,要求企业必须全面承担三种功能,即钢铁产品制造功能,生产过程能源转换及回收利用功能,社会废弃物的消纳处理功能。这是对企业功能定位的提升,既强调了企业的经济责任,又强调了企业在整个社会和生态资源保护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4.以钢铁生产企业为核心建设循环链

以零排放为目标,建设钢铁生产过程的三个循环链

一是可燃气体回收利用循环链。

从煤、焦等能源的投入到高炉、转炉、焦炉煤气的全面回收利用,实现可燃气体零排放;

二是工业用水循环链。

从企业补充新水到生产过程用水、工业污水回收、污水处理、替代新水,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循环链;

三是固态废弃物循环链。

从铁矿石等原料投入,到钢铁产品生产,固态废弃物全面回收利用。

建设钢铁企业与相关企业的产业之间的循环链

比如,一个年产1000万吨粗钢的钢铁厂,生产过程的高炉、转炉、焦炉三种煤气全面回收,可以供一个120万千瓦的发电厂使用,满足其发电需用的全部能源,发电量供钢铁厂使用外,还可以向社会供电;

一个年产1000万吨粗钢的钢铁厂,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除含铁部分回收自用外,其余供应一个年产300万吨的水泥厂,可满足其全部原料需求,而且可大幅度提高水泥产品的质量。

建设钢铁产品出厂、社会消费、消费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循环链钢铁产品出厂后,在用户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完成后,可回收利用,作为废钢重新投入钢铁生产;

社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可以利用钢铁生产过程进行消纳处理。比如社会消费产生的白色污染,即废塑料制品,通过分选后冷冻破碎成粉状,可直接喷入高炉,一公斤塑料粉可替代1.2公斤标煤能源;一般的废塑料,通过分选后,可以装入焦炉,按焦炉生产焦炭总量的23%消纳相当数量的社会废塑料。

5.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支撑,在钢铁生产流程整体优化的原则下,向全面紧凑、连续、高效发展,通过建设循环链,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率最高、资源消耗最低、污染物排放最小,把钢铁工业建设成社会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

三、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企业重组和淘汰落后,广泛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此同时,从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层面来讲,提出以下建议:

经济发展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各异,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侧重也有所不同。比如,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减少和再利用废弃物;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重点是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所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之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任务,应当在政府、企业、公众三个方面的共同参与下,坚持开展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产生、消费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健全整个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并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和体制。

1.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制订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主要内容,作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划安排和要求。在规划内容上,应当突出钢铁工业转变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明确建立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明确发展循环经济对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目标、指标体系和措施。

2.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对政府有关部门来说,应当进一步强化政府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的公共管理职能,改进各级政府的评价指标及机制;

应当建立并不断完善钢铁行业资源利用的核算、评估体系,综合反映生产发展与资源消耗、环境改善的关系;

在钢铁行业准入标准中,应当纳入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工作要求,限期淘汰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

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财税、价格、投资政策及措施;

实行政府各级部门的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

3.充分发挥钢铁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作用

2005年呈现全行业总体产能过剩为特征,我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钢铁工业发展必须由注重数量的增长转移到以提高品种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轨道上来。对这一新形势、新要求,钢铁企业应当有明确的认识,并按此要求制订和完善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安排;

要按照钢铁企业三大功能(产品生产、能源转换、消纳社会废弃物)的要求,强化企业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企业领导人要实行三大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并在企业内部逐级分解落实,建立企业保障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落实的考核机制和制度;

钢铁工业协会要进一步强化为企业服务的功能。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并选择济钢、宝钢、鞍本钢作为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协会应当积极支持和参与,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在全行业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

建议实行发展循环经济自愿协议办法,由政府有关部门同协会签署自愿协议,把国家对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要求,下达到协会;然后,由协会同钢铁企业(会员)签署自愿协议,把行业承担的目标、责任再落实到企业。对每一个企业的完成情况,每年向全社会公布。

4.提高全社会成员的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应当通过政府引导、媒体宣传、社会舆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经常性的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成员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支持、监督企业完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目标和要求;

建议企业要建立年报制度,每年向社会公众报告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