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认证服务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应正确宣传和贯彻ISO9000标准

2004-07-20

那宝魁

  9月25日《中国冶金报》第2版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通过认证,为什么还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作者声称“从事企业管理近20年,参加过多项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评审”,得出的结论是:通过了认证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但是,作者没有指出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在统计了多少认证的企业产品质量状况后得到的?他所在的天津钢管公司是否也属于这样的企业?

  显然,作者犯了一个错误,即先设立一个假的命题,然后再去论证它的成立。目的在于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但是它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为什么ISO9000能够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并形成一种为国际普遍认可的合格评定程序。原因之一就在于ISO9000能够补充产品标准的局限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事实也是如此,例如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一大批钢铁企业在完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产品质量不仅得到了保证,而且还稳定提高,包括天津钢管公司也是如此。

  作者在“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谈到3条原因,也有不少概念的错误:
第一,对质量概念理解错误:在ISO9000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包括了产品质量保证和顾客满意”。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也包括对产品实现过程的审核和对产品质量的监视和测量。ISO9000标准要求产品实现过程明确顾客对产品的要求(标准和目标),并将顾客要求设计和开发为产品或服务,不仅要求控制对产品有影响的物资采购,还要求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如果出现了不合格品,应进行及时进行纠正,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并鼓励持续改进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体系认证不仅要求企业对产品质量提供了保证,而且还要求满足顾客对产品的要求,使顾客满意。

  作者引用的术语概念来自已经废止的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二版。新版标准把质量管理定义为“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将“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审核发现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体系认证并不忽视产品的实物质量,恰恰相反,体系认证把产品实物质量作为过程的输出来满足顾客要求。

  至于说“外行人审内行人” 这不是体系认证的过错,是作者接触的个别认证机构的问题,不能算在体系认证头上,更不能是ISO9000的问题。至于企业升级、金质奖和银质奖,确实存在 “外行人审内行人”问题,而且是政府行为,弊病很多,不然怎么被停了呢。

  第二,对谋求认证动机评价错误。作者认为:“一些企业管理者只求“名”不求“实”的思想观念”,促使职工造假,致使绝对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企业管理者谋求认证,一是为了商业动机,二是为了管理目的。往往两者都有。即使是单纯地为了商业目的,取得市场和顾客的信任,也并不能说是求名不求实。至于说管理者让职工造假,恐怕是极其个别的。估计作者本人也拿不出实际证据。更不能把标准对文件的要求看作是造假的罪魁祸首。何况标准并没有要求企业一定要制订三级文件。反而标准申明“无意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并一再表明“每个组织确定其所需文件的详略程度和所使用的媒体。这取决于下列因素,诸如组织的类型和规模、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产品的复杂性、顾客要求、适用的法规要求、经证实的人员能力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证实的程度”。标准提出的文件要求是最起码的规范,如果连这一点都满足不了,还谈什么质量保证?制订最必要的规范性文件与“造假”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正如ISO9000标准说的,文件的形成本身并不是很重要,它应是一项增值的活动。

  第三,错误地把不负责任归咎于利益驱动。利益驱动是正常的行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利益问题。认证机构也不例外。恰恰正是因为有利益,也就有责任。不能把少数认证机构的违章或违法行为看成是所有认证机构的问题。更不能看成是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原因。认证事业是消除非贸易壁垒的需要,ISO9000(包括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国际合格评定准则。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的认证市场正处于发育阶段,各方面应予以积极地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把它说得一塌糊涂,把认证市场让给外国,或者因为忽视了认证工作而影响了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因为国际市场不认金奖或银奖,而看是否得到认证。如果不把这个道理告诉给企业,反而是不负责任的。广大的冶金企业不应当怀疑ISO9000的基本原则,也不应当怀疑质量认证的发展方向,并跟上国际潮流,使管理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和一体化。